布農族打耳祭的省思,網路會衝擊獵路?

2017.03.27 | 11:00 AM    作者 │ 老邱    報導地點 │ 花蓮縣    瀏覽次數 │ 4,767 檢舉文章
作者:邱顯明
花東兩縣布農族鄉鎮,從二十五日起到四、五月間,陸續舉辦歲時祭儀中最重要的打耳祭。打耳祭的重點是傳承打獵技巧和狩獵精神,進入5G時代,布農族年輕一代,打獵重要,還是滑手機有趣?會不會把5G用打獵上?
布農族是遊獵部族,無論是原住南投信義、仁愛鄉,或東移到花蓮、台東的布農族人,都會在四、五月間舉行打耳祭。布農族幾乎月月有祭儀,其中打耳祭最重要,也最具文化意義,有人把它形容如同漢人過年。
他們舉行打耳祭時間和內容,同族五個系群間不完全相同。以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來說,部落住的是巒社群達馬畢馬氏族布農族人,他們是國內少數,從古至今,年年舉辦打耳祭的部落,多數部落在日治時期中斷舉行。
中正部落打耳祭,是由部落長老以夢占決定舉行時間、地點。祭前約十天獵團會先出獵;出發前要祭槍,由祭司主持;獵團成員把獵具,主要是槍弓帶到祭槍地點,由祭司用手指沾酒渣塗在獵具上,集體合唱祭槍歌。歌詞主要內容是,所有動物到我槍下來。
這是遊獵部族最重要的生活文化,沒有獵物到槍下來,如何存活?早年獵團出獵十天半月,現今一個星期比較多。獵團出獵,婦女則在家釀酒;獵團滿載而歸時,在山路上,會高唱負重之歌,婦女聴到歌聲,就上山幫獵人背負獵物下山。
接下來,呈現的就是布農族人最重要的分肉文化。族人聚集在祭典舉行地點,有人烤肉,有人分肉,然後大家一起吃肉、飲酒,呼唱「馬達斯達邦」(誇功歌)也歡唱飲酒之歌。現今的打耳祭,全鄉舉行的,還會唱祈禱小米豊收歌,也辦民俗竸賽活動,射箭是絕對會有的項目,等同取代以前射鹿耳。
早年,布農族男人打獵是他們的生活重心,但日治後期,他們被遷移到平地,慢慢改變生活方式,農耕取代打獵。雖然打獵的血液還在,但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除祭典不能打獵,偷偷打的畢竟不多。獵槍從日治時期的村田槍,到現今簡陋到被戲稱是鋤頭柄,四十歲以下布農族人,滑手機比持獵槍更熟悉,更歡喜。
雖然打耳祭年年舉行,官方非常重視。但時代進入5G,布農族年輕一代吃漢堡、喝奶的時候比吃鹿肉多,人手一機,忙於上網,沉迷電玩,他們會再喜歡上山打獵?卻是問題。
或者他們能把新的科技運用在打獵上?如果以捕魚的角度來看,科技產品聲納,被普遍使用漁船上,甚至有直昇機偵搜魚群,但魚卻愈捕愈少。
  • 現今舉行的打耳祭,往往獵物不夠,只好買豬肉來替代。
  • 布農族年輕一代,男女人手一機,網路衝擊獵路!
  • 這張台東縣海端鄉舊照片,說明上寫說,這家族參加部落打耳祭。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871
新聞標題
布農族打耳祭的省思,網路會衝擊獵路?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