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累也要撐下去,玉里外配張俐聆的育苗人生。
記者:邱顯明
傳統觀點,女性是主內的。從印尼嫁來台灣十七年的新住民張俐聆,前年老公去世,留下孩子和水稻育苗場。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她接下育苗場繁重工作,撤種、育苗、賣苗;開曳引機、堆高機,再粗的工作也要做。她說,很累,但再累也要撐下去。
張俐聆是十七年前,經由仲介嫁來花蓮縣玉里鎮。她老公沒有田地,住家週邊都是水田;她老公利用祖產土地,開了一家育苗場,每年兩期培育秧苗,賣給附近種田農家。
雖然育苗期,她會幫幫老公,但許多粗重工作都由老公做,十七年來,過的是平穩農村生活。前年,她的生活突然有重大改變,她老公因病去世;傷痛沒有擊倒她,為了孩子和生活,她咬緊牙根,承繼她老公留下來的器具、經驗,獨力挑戰艱苦、累人的育苗工作。
水稻育苗是繁瑣、粗重,還要人工配合的工作流程,撤播稻種前要買進大量的培養土,這些泥土堆成一堆,要用曳引機翻攪;稻種要消毒、浸泡,再撈起撤在舖上培養土的苗箱上,移到苗圃放置。這段時間,要五六名人工合作,她都要一一去找工讀生來幫忙。
接下來要天天巡視,冷了,要加蓋防寒網子;太熱,要噴水降溫,就像照顧小孩一般,得細心呵護,才能成功。
張俐聆說,一年兩期水稻插秧期,她要育出八萬餘箱秧苗,約有四十多萬元收入。雖然育苗工作粗重,很累人,但為了生活,為了孩子,雖然很累,再累她也不表露出來。她說,這就是人生,就是個人的運命。。
傳統觀點,女性是主內的。從印尼嫁來台灣十七年的新住民張俐聆,前年老公去世,留下孩子和水稻育苗場。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她接下育苗場繁重工作,撤種、育苗、賣苗;開曳引機、堆高機,再粗的工作也要做。她說,很累,但再累也要撐下去。
張俐聆是十七年前,經由仲介嫁來花蓮縣玉里鎮。她老公沒有田地,住家週邊都是水田;她老公利用祖產土地,開了一家育苗場,每年兩期培育秧苗,賣給附近種田農家。
雖然育苗期,她會幫幫老公,但許多粗重工作都由老公做,十七年來,過的是平穩農村生活。前年,她的生活突然有重大改變,她老公因病去世;傷痛沒有擊倒她,為了孩子和生活,她咬緊牙根,承繼她老公留下來的器具、經驗,獨力挑戰艱苦、累人的育苗工作。
水稻育苗是繁瑣、粗重,還要人工配合的工作流程,撤播稻種前要買進大量的培養土,這些泥土堆成一堆,要用曳引機翻攪;稻種要消毒、浸泡,再撈起撤在舖上培養土的苗箱上,移到苗圃放置。這段時間,要五六名人工合作,她都要一一去找工讀生來幫忙。
接下來要天天巡視,冷了,要加蓋防寒網子;太熱,要噴水降溫,就像照顧小孩一般,得細心呵護,才能成功。
張俐聆說,一年兩期水稻插秧期,她要育出八萬餘箱秧苗,約有四十多萬元收入。雖然育苗工作粗重,很累人,但為了生活,為了孩子,雖然很累,再累她也不表露出來。她說,這就是人生,就是個人的運命。。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老邱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