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米供品」看民間信仰~土庫信仰日常ING6

2022.04.04 | 16:07 PM    作者 │ 土豆仁    報導地點 │ 雲林縣    瀏覽次數 │ 1,242 檢舉文章
公民記者王宛均報導/ 黃淑玲編輯

俗諺說:「民以食為天」,從供品來看信仰,最為貼近生活日常也最為顯而易見。
古時,歲時祭儀活動往往配合農耕收成季節,所以許多供品都以當季的農產品為材料,其中運用最廣泛的當屬「米」,一般信仰祭祀中常見的供品如紅龜粿、米糕龜、蔴老、雲片糕等,都是米食文化延伸出的產物,隨著信仰文化的演變,這些供品也開始在常民生活中扮演它信仰以外的角色成為日常之一。

從古至今,人們將宗教視為寄託心靈的方式之一,人類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都可以看到宗教信仰的影響。而在小小的土庫街上,便同時有中西並存的情況: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及台灣齋教,傳佈也凸顯土庫在百年前的繁盛與重要性。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兩百年歷史的順天宮媽祖與鳳山寺廣澤尊王,祂們是先民來台開墾拓荒的原鄉及心靈寄託,而鮮為人知就屬台灣齋教。許多人以為台灣齋教是佛教或道教的分支,其實台灣齋教源於中國羅教,隨著漢人來台,混合了道、佛及民間信仰,成為了頗具影響力的宗教。也有許多人會誤以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沒什麼不同,光是神職人員的稱呼就有神父與牧師之別,神父奉行「獨身」,牧師則可以成家立業,更不用說兩者在祭儀上的差異了。
  • 雖然對於我來說,信仰好似是遠在天邊的事情,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一直近在眼前。真是受益良多的一學期!

    作者為「土庫CEO人才培訓-自媒體經營-土庫日常ING」公民記者學員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2091
新聞標題
從傳統「米供品」看民間信仰~土庫信仰日常ING6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