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龍潭識字班值得驕傲的內在精神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參與式預算
我們龍潭識字班值得驕傲的內在精神
龍潭村長者識字班系列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每每與朋友提起在龍潭村這個小小的長者識字班,大家很容易從「識字/寫字」的成效予以關心,畢竟這些高齡又近乎文盲程度的長輩,若能在遲暮之年學會認字、寫字,不只代表他們很厲害,某種程度也代表我就成為聖賢之師了吧?面對這樣的他人期許,我深知他們至今能靠自己寫出的字可能不超過二十個,導致有段時間覺得被挫敗感籠罩著,大概是以前我在學校教過幾年書,基於學生們升學考試的壓力,所以過去檢視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判準就是成績,但為何我會對眼前這些長輩也設立相同標準呢?自此引發筆者深切反省。
識字班當初成立的機緣是社區接受了政府樂齡課程的補助,所以參加者多是被人情動員而來,也因此,之前願意來上課的學生,最多只抱持打發時間、順便交個朋友的念頭而來,後來樂齡課程終止後,識字班就少了幾個成員,現在還願意留在簡易工寮裡面克難上課的,總有一些他們的理由:有人缺席,其他人就會擔心是否生病了?能感受到鄰里間相互關心的溫暖人情是其一;有人寫字進度落後或缺乏自信,同儕間能相互鼓舞激勵是其一;練習寫字會手抖、眼睛老花看不清楚黑板和作業簿、耳朵重聽導致與老師同學講話吃力,在能夠相互同理、體貼、包容的識字班,不需因為年邁所致之身體退化感到自卑是其一;過去可能因為文盲身份而自我歧視,現在卻因勇於挑戰自我而能感受到進步的喜悅、感受到自己心態年輕化也是其一。
上述這些他們願意留在識字班的動力與理由,其實才是我們師生共同的學習收穫與成長,不僅帶我脫離當初的「教不會學生寫字的無能老師」之挫折苦海,更讓我體認到,長者識字班的課程目標不能依循升學主義的邏輯,而應該設置在「鄰里間互助分享」、「情感上體貼同理」、「能力上勇於挑戰自我」!龍潭村長者識字班開辦已超過一年半,若要問他們習得了多少字,作為授課老師的我只能汗顏,頂多就是他們能把自己的名字寫出來、幾個簡單或常見的字能認得出來;但若要問他們是否有學習成長?是否感到收穫愉快?是否更加自信嘗試新鮮事物?扮演一個與他們共同學習的角色,我又不禁驕傲自滿!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