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時做啥去?老大才來學識字!——龍潭村識字班札記(三)
#阮老師的龍潭觀察筆記
#龍潭村識字班札記
執子之手 與子共好
-龍潭村識字班札記(三)
文/阮桃園(東海大學退休教師)
少壯時做啥去?
老大才來學識字!
時間:六月二日上午9:50~10:50
地點:活動中心
教師:杜憶如
出席人數:8人,平均年齡70
「老書啊,今天要學甚麼字?」
「等下再告訴你們。」
老師先說一個消息:6月7號開始不用戴口罩了。
「嗯~」
村民普遍是看電視長知識,早知道了。
然後
「誰知道今天農曆幾號?」
「嗯?」廚房志工說出答案
「哦,那麼快要進入農曆五月,天氣會怎樣呢?」
於是寫下:
《今 天 真 熱》
常唱歌故認字多的黃烏藤,教同學認這幾個字,還要求老師再多寫最想認的字:要吹冷氣。
練字開始
人生七十學漢字,不認ㄅㄆㄇ,不從筆畫順序開始,直接把生活用詞彙當做畫圖練,
黃泉,其實輕微失智,但他努力練習寫名字,跟上課要寫的字,還說:「老師,感謝哦,我送你一串自己種的香蕉,很好吃!要不要?」
下課前的作業聯展
柯金釵同學,不久前才跌了一跤,因為糖尿病,復原慢,元氣剛恢復就來了。
才剛學完名字的丁金桃(村長母),進步快所以老師多教6個字:端午節,包粽子。
志工覺金玉,負責摘洗菜完之後來上課,她說:就是不會才要學呀!
她克服了「真 熱」二字,YA!
超愛練字的黃烏藤,老師只要求寫四個字,自己一直加碼,寫這幅:回鄉的我、且坐奉茶。茶字少二撇。「是哦,但是『奉』這字一定對,因為你看,三個人騎一隻鈎角牛,錯不了。」
陳樹蘭,最後才來,汗水把作業簿都弄濕了,但還是認真地戴上眼鏡寫出來。
志工黃文教,為了顧好中午共餐的大飯鍋別把飯煮焦,上課「遲到又早退」,反而更凸顯學習的熱忱。
你們少年時幹嘛去了?看著那雙手,與很少穿皮鞋的腳,黃烏藤的手指被西瓜刀砍掉一截,其他跛腳的,傴僂的全都是農事騎機車出車禍被撞出來的。猜猜看,他們都是怎麼燃燒掉青春華年的?「叫我瓜王! 我種的西瓜下港有夠出名。」但是出過四次車禍,最後那一次就讓他不能再做粗活了。
※作者簡介※
東海大學中文系阮桃園老師,在教學生涯中,始終主張創作者必須到社會的第一線,通過實際的採訪、體驗,更能寫出貼近社會的文學作品。為此,不僅多次通過課程設計,鼓勵、帶領學生們參與、採訪許多台灣農村現況,更力主東海大學文學獎應開設報導文學項目,積極協助、輔導學生自辦的報導刊物<東海成報>,對東海大學校園暨週邊環境都發揮了顯著的影響力。
今年新春過後,「從教學現場退休、公民參與不曾退休」的阮老師拜訪了龍潭村,並且認識了龍潭村這群可愛的村民與共餐自治委員們。在瞭解參與式預算帶給村民們的潛移默化後,阮老師也經常到龍潭進行田野調查,透過親身的調查、參與,瞭解在參與式民主的實踐下,龍潭村會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