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雲林公民記者訓練,發現雲林~前進台灣馬鈴薯大本營 斗南田頭社區
在地達人夫妻檔(右1-2) 現場教授製作馬鈴薯圓仔DIY
雲林地大人少,資源缺乏,在台灣各方面的能見度上嚴重不足,甚至在旅遊調查上,最不想去的地方都榜上有名,人們看不見的雲林,希望透過自媒體訓練,讓一般民眾也能成為公民記者,集結愛雲林的眾人力量,藉由手中一枝筆,隨時記錄下週邊的人、事、地、景、物,一步一腳印,聚少成多,慢慢讓雲林變得更好,能見度更高,總有一天雲林不再被略過,一顆種子,一個希望,多多播種,終將成林。
由雲林縣政府主辦,串樓口團隊承辦的雲林公民記者訓練已邁入第三年了,一年比一年更深入雲林,在108年9月7日今年的最後一堂課,更是結合社區產業,下鄉去到台灣最大的馬鈴薯產地-斗南鎮的田頭社區,讓公民記者們有機會認識親近雲林鄉土物產,實地採訪當地業者,當天邀請了華視駐地資深記者廖學賢老師教授影音實戰拍攝技巧與作品指導(二) ,還邀請在地達人介紹馬鈴薯相關知識與現場教授製作馬鈴薯圓DIY,現做現吃,在場公民記者朋友們無不聽的津津有味,吃的滿心歡喜,增長知識,增廣見聞了。
由雲林縣政府主辦,串樓口團隊承辦的雲林公民記者訓練已邁入第三年了,一年比一年更深入雲林,在108年9月7日今年的最後一堂課,更是結合社區產業,下鄉去到台灣最大的馬鈴薯產地-斗南鎮的田頭社區,讓公民記者們有機會認識親近雲林鄉土物產,實地採訪當地業者,當天邀請了華視駐地資深記者廖學賢老師教授影音實戰拍攝技巧與作品指導(二) ,還邀請在地達人介紹馬鈴薯相關知識與現場教授製作馬鈴薯圓DIY,現做現吃,在場公民記者朋友們無不聽的津津有味,吃的滿心歡喜,增長知識,增廣見聞了。
-
斗南田頭里長(左2)向公民記者朋友介紹馬鈴薯馬鈴薯是我們日常接觸到,非常普遍的食材,卻不一定知道台灣的主要產地就在雲林斗南,它的種植是在第二期稻作收割後,到明年第一期稻作插秧前收成,大約3 - 4個月的時間,馬鈴薯未成熟的與發芽的都不能吃,把發芽的芽眼,採塊狀切割下來就能種植,所以一根馬鈴薯可以切成好幾塊來栽植,日常保存馬鈴薯的方式就是削皮→汆燙(可切片)→冷凍,這樣可以放很久不會壞,
-
串樓口社長黃淑玲(左1) 示範現場採訪達人夫妻馬鈴薯還可以做成像芋圓一樣的馬鈴薯圓仔,加上一些有顏色的其他天然食材還能做成5色圓,象徵開運五行,好看好吃又吉祥。
-
美味的馬鈴薯圓仔完成喽台灣馬鈴薯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他的生產期是什麼時候,要如何選購,要注意什麼,要如何保存,還有些什麼樣的創意吃法,來一趟斗南鎮,讓斗南田頭社區的達人一 一告訴您;這裡的達人隨便一位都有數十年的種植經驗!可以洽詢田頭社區發展協會喔。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張琇菊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