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談寫作: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2018.10.24 | 00:57 AM    作者 │ Raven    報導地點 │ 新北市    瀏覽次數 │ 3,212 檢舉文章
作家林立青認為要幫助弱勢者,陪伴是最好的方法,而文字的作用也如同陪伴,可以讓人被理解、被看見。(Raven攝)
作家林立青以《做工的人》一書闖出名號,監工身份讓他比一般人更接近底層人物,因此能忠實傳達底層生活的模樣,對他來說,書寫除了是為消弭外界與勞動階層的隔閡,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他鼓勵社工們甚或是處在底層的弱勢者寫作:「你們身上有最棒的故事,應該說出來,讓自己被理解、被看見。」

20日於艋舺龍山文創B2登場的「社工豔市集」演講,邀請林立青與大眾分享對弱勢者的觀察。還沒進入正題前,自稱與萬華有深厚淵源的林立青,先是忙不迭地細數起龍山寺附近的好去處,包括青草巷裡的福記青草茶,有老闆獨門特製的蜜釀洛神花茶;足以與世界美食抗衡的祖師廟、吳洲街排骨湯,排骨肉入口即化;不想出捷運者,可以在B1龍山水果俱樂部點一碗意麵,順便在人聲中打探各種樂透明牌的最新資訊。

這些「在地觀察」,一如林立青書中描繪的人事物,來自於對勞動階層的近身觀察。而之所以開始寫作,始於一場偶然的意外。有一年林立青在家照顧動完手術的母親,閒來沒事瀏覽網路時發現,多數人不懂工地文化,「好比有鄉民說要拿四號鋼筋打架,但其實四號鋼筋會斷,正確來說應該拿八號鋼筋,不僅直徑較大,也比較容易取得。」這讓林立青有了想要寫作的念頭,他想「如果大家不理解工地的生活,那就寫到讓你們懂。」

林立青嘗試寫作初期,以一篇描繪陣頭文化的文章〈工地八嘎囧(八家將)世代〉,在網路上引起熱議,第一次發現文字的影響力,之後寫作都帶點翻轉的意圖,希望扭轉普羅大眾對底層人物的刻板印象。有段時間鄉民撻伐檳榔西施,讓林立青看了憤不可遏,「身為監工,我和檳榔西施保持良好關係,他們可以幫我代收郵件、代訂飲料」,是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因此他寫〈虧檳榔〉,依然獲得熱烈迴響。

〈他在家〉也是林立青早期的作品,這篇文章描繪一位工地臨時工,因為駕車肇事致死影響謀職,最後只能到工地討生活,但不敬業的工作態度,讓他在職場上無法獲得應有的認同與尊嚴,工作對他來說可有可無。這位臨時工向林立青借了電鑽許久未還,新春開工那天林立青拿著紅包登門拜訪,本來希望拿回電鑽,結果對方只給他社工訪視時捐助的物資─ 一堆暖暖包、衛生紙和一排家樂福廉價電池。

這個故事後來還有續集發展,臨時工後來回到工地工作,每到社工訪視那日,他會向工地請假在家等待社工。「這件事撼動了我,原來我給他一天工資1300元的工作,比不上社工帶給他的尊嚴感。」林立青說。

從此之後,林立青更期許自己的文字不能缺少關懷弱勢者的層面,他以這件事帶出對弱勢者的觀察,他認為要幫助弱勢者,通常有三種方法,一是提供資源,這種方法最即時也最有效,但不是任何狀況都適用;二是培力,培力的問題在於過程漫長,且會受限於個人的能力天賦,有時對弱勢者來說是種壓力;至於第三種方法改變社會結構,比前述兩種方法需要投入的時間、心力更龐大。

不過,林立青後來發現在上述方法之外存在第四種方法,亦即「陪伴」。他說透過陪伴,可以讓一個人改變習慣、養成好的美德,他就看過,人生百味協助的一位無家者,在陪伴之下改變了隨處乞討的習慣。而對他而言,文字帶來的效應就如同陪伴,透過寫作讓他人被理解,「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這也是他持續寫作至今的原因。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532
新聞標題
林立青談寫作: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