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信、黃鼎堯──嘉南在地文化創新的跨時空對談

2018.06.30 | 15:02 PM    作者 │ 岱郁    報導地點 │ 雲林縣    瀏覽次數 │ 2,959 檢舉文章

      五月底、六月初,在雲科大的文化創新課程講堂裡前後邀請了兩位講者,分別是嘉義市獨立書店「洪雅書房」的老闆余國信,以及推動土溝農村美術館的黃鼎堯。他們倆人從不同的時空背景出發,卻朝著相同的方向前進,用不同的方式保存、體現台灣的在地文化風貌。在前後兩場的演講中,兩人不約而同談著「越在地,越國際。」的講題,宛如一場精采的對談隔空展開。

  身材瘦高、戴著黑框眼鏡的余國信走進教室後,商毓芳老師介紹講師的方式很特別:「你們不要看他這樣瘦瘦、斯文斯文的,他是會去擋挖土機的人哦!」原來余國信從高中時期開始便在文史保存抗爭中打滾,從第一線搶救文史建築,到21歲在嘉義市開獨立書店「洪雅書房」,專賣推動台灣文史保護、鼓勵環保、小眾音樂等理念強的書及音樂。

  利用經營獨立書店,他堅持每周舉辦文化講座,有的時候觀眾加上他只有三人,雖然對講者感到抱歉,但依然熄滅不了他對文化推廣的熱忱。近年還號召一群朋友自力修復了「玉山旅社」,沒有經費,他就寫文章、上報紙,吸引了「傻子股東」的支持;沒有人力,他就將修復玉山旅社變成大學生實踐所學的場域。

  如今,洪雅書房及玉山旅社已成了嘉義在地的聲音,文化、環境、農業等議題被分享、討論的空間。在演講中他也分享他去參觀日本瀨戶內海藝術季的感想,他認為當一個地方的文化厚度形成後,就能吸引人來參觀、體驗,而這個藝術季就是藝術家進入帶動地區居民參與的良好範例。

  演講末尾他提到台南後壁的土溝農村美術館,即是實踐他所說:「與其不停新建房屋,不如設法保存、利用老屋。」且在保存建築之餘更是留下了在地的文化與長輩的歷史。

  在余國信老師演講帶給我的熱情還在心中熊熊燃燒之際,商老師就邀請了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理事長黃鼎堯與我們分享他再興農村的心路歷程。

  黃鼎堯當初因為研究所專題,投入研究土溝村這個鄰近嘉義的臺南邊陲村落。他和設計團隊從土溝村的最後一頭牛出發,蓋牛舍、美化圍牆,在廟口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甚至準備活潑的表演,這些用心讓長輩們漸漸信任他們、願意把家裡的圍牆或空間讓他們發揮,長者也開始參與藝術課程。他們讓村莊裡的每個人都變成了藝術家。

  土溝農村美術館更在2012年開館,不管是室內空間還是戶外田野,每個空間都可以是展場。土溝村的水牛精神在這樣的參與式設計中復甦,這個小農村的人文地景產,漸漸結合成為一座美術館,在他手中,從利用、活化土溝村開始,保存了這個地方的文化風貌和人情。黃鼎堯說:「改變視角,將土溝村放在地圖中央,你會發現土溝村不再是邊陲的小村莊,而是世界的中心。」

    兩場講座,兩位講者的生長時空背景並不全然相同,余國信老師從保存做到利用、重建建築的新用途,而黃鼎堯則是從活化利用場域做起,達成保存、發揚農村文化的理想。作法不同,但做的事同樣都可以說是當代「文化創新」的示範。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321
新聞標題
余國信、黃鼎堯──嘉南在地文化創新的跨時空對談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