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青春25年 資深記者廖淑玲在雲林廣結善緣
雲林資深地方記者廖淑玲(前排握小孩手)與學員合照
由雲林縣政府主辦,串樓口社群平台承辦的「雲林好事要花聲──媒體識讀與公民記者訓練營」在昨天(6/24)於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邀請雲林資深地方記者廖淑玲分享。
-
廖淑玲
感謝雲林給她意想不到的收穫
廖淑玲表示,原本她在永年中學擔任國文老師,後來因為無法接受當時體罰學生和比較學生成績的教育環境而在民國81年成為《自由時報》的雲林地方記者。在二十五年的記者生涯中,她很慶幸在雲林擔任地方記者沒有受到報社太多的約束,在新聞的內容有較多的撰寫自由。
廖淑玲到雲林擔任地方記者後才發現原來她的祖先是雲林的詔安客家人,後來廖家的子孫搬到台中定居。而她在雲林當記者認識的人脈也能幫助她,像是在北港媽祖醫院認識的林欣榮院長就曾經救回廖淑玲的媽媽,讓她非常感謝在雲林幫助過她的人,以及意想不到的收穫。
-
廖淑玲(左)專心聆聽學員自我介紹
這一切都是過程
在分享的過程中廖淑玲也請學員自我介紹,並專心地聆聽學員分享自身的故事,展現了記者廣結善緣的能力,也讓上課的氣氛變得活絡。廖淑玲說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可以是媒體」的現代,公民記者對社會有更大的影響力,她特別提醒學員在報導事件後要對事件做後續的追蹤和更詳細的報導,讓讀者能更了解事件的全貌和真相。
「很多人都說沒有看過像我這麼快樂的記者!」廖淑玲說她當記者會這麼快樂是因為她不會利用記者的權勢去拿不該拿的東西,「人生汲汲營營的追求名利,到最後留下什麼?人就是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走,走了什麼都帶不走!」因為知足才能有快樂的記者生涯,縱使會遇到挫折,廖淑玲說「這一切都是過程」,調整心態後還是可以繼續工作。
-
廖淑玲(右)專心聆聽學員自我介紹
與人為善、同理心、溫柔敦厚
廖淑玲在最後告訴學員「不要怕麻煩別人」,只要肯開口向人要求採訪就是建立關係的開始,「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朋友!」,人就是要靠互動維持關係才不會生疏。「與人為善、同理心、溫柔敦厚」是她在從事記者工作和人相處的原則,除了讓她有很好的人緣外,也讓她在25年的記者生涯無怨無悔的為雲林奉獻青春。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