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何榮幸總編輯教會我的一件事

2017.09.20 | 13:53 PM    作者 │ 林淑卿    報導地點 │ 臺南市 下大道良    瀏覽次數 │ 5,954 檢舉文章
何榮幸總編輯在良皇宮前與聽眾合影
「報導者」何榮幸總編輯教會我的一件事

七月半,台南的天氣依然悶熱,連坐著不動,也是汗流浹背。
小西腳最後一盞路燈亮起,下大道良皇宮,土道公民寫作社,今年第二場的廟口文學沙龍講座──守護台灣的那枝筆,就緒開講了。
幾乎滿頭銀線下有張娃娃臉的何榮幸總編輯,一身瀟灑的藍底線條翻領短T,紮進牛仔褲,電腦前側身面向觀眾:「今天台灣解嚴三十週年,我的記者人生也邁入第二十七個年頭。『報導者』二○一五年九月一日宣布成立,是給自己五十歲的生日禮物。」
五十知天命的何榮幸總編輯,內在藏著一顆青春的靈魂,不沈溺舊媒體的安逸,胸懷年輕人的雄心壯志,一路媒體改革創新。「新媒體創業的過程,比他當初想像艱辛百倍,其間的酸甜苦辣、煎熬痛苦、責任承擔,實不足與外人道。舊媒體到新媒體的改變,就像一場媒體小革命,很辛苦!」
其實,當今網路媒體,是靠點閱率廣告存活下去,惡性循環之下,事事不求證,一切以快速上網為據,素質相對低廉,令人憂心忡忡。
何榮幸總編輯,舉了媒體人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媒體不好,民主一定不會好!」
「報導者」走的是一條不同一般媒體的路線。如「一名印尼漁工之死」的報導,六位工作人員,花了六個月時間,才完成這篇報導。從印尼漁工病死的表相,到證實被虐待而死的真相,進而追蹤遠洋漁業造假、濫補、剝削問題,一一追蹤,深度報導出來。
九點結束講座後,我們移點到國華街卡佛列多餐飲店,只屬土道社員跟何榮幸總編輯的Q&A時間。
大家討論熱絡的空隙,我向何榮幸總編輯提出問題:「我曾投稿到『報導者』讀者投書,但被責任編輯退稿,不知問題出在何處?」
何榮幸總編輯聆聽後,舉了一個實例給我們書寫報導文章做參考:「一位政大四年級學生,投稿一篇『你買的玉蘭花是這樣來的──撐起數百弱勢家庭的玉蘭花產業』,提到賣玉蘭花的弱勢者,聽說背後有黑道集團操控。但,被退稿了。編輯給的建議:『不要道聽塗說以訛傳訛,從尋找源頭開始,一路追蹤報導,找出真相。』」
政大學生,啟程南下玉蘭花原產地屏東鹽埔鄉,連絡到集貨人,一路調查。從三、四百個玉蘭花種戶開始追蹤,跟隨貨車北上交貨給六個大盤商,再交到三百個兜售販手中。追蹤真相的結果,一斤玉蘭花,花農以一百元賣給盤商,盤商又以一斤二佰元出售給小販,一串玉蘭花的成本為五元左右。小販拎著玉蘭花在車陣中,一串二十元,三串五十元兜售。這小額的價差,黑道跟本不看在眼裡。真相跟他所聽到的完全背道而馳。
夜有點深了,餐廰即將熄燈休息,何榮幸總編輯飲盡最後一口果汁,加重語氣,告訴我們一件事:「有個故事,追蹤報導,該問則問,問清楚,寫清楚,就是一篇很好的報導文章了!」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 評論 | 林淑卿     2017.09.20 | 14:02 PM
    分享串樓口貼文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124
新聞標題
「報導者」何榮幸總編輯教會我的一件事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