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如何應對習近平武力侵臺的可能性
臺灣如何應對習近平武力侵臺的可能性
《明鏡網.明鏡火拍》2017年8月4日郭寶勝專訪
曾建元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新臺灣國策智庫兩岸關係組召集人
郭寶勝:網友們大家好,年輕的觀眾、聽眾們大家好,今天我們邀請到臺灣著名的學者:曾建元教授,來訪談一下臺灣最近的軍事的形勢,曾教授好。
曾建元:寶勝兄以及各位聽眾大家好。
全民皆兵,處變不驚
郭寶勝:今天我們訪談的話題,主要是臺灣如何來應對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武力的威脅。我們知道從7月份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機頻繁地騷擾包抄臺灣,在臺灣的南和北的領空上面不斷地貼近臺灣島進行飛行的演練,引起臺灣社會一大片的恐慌,也使臺灣國軍的軍機不斷地備戰。同時比較8月1號大閱兵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穿著迷彩服一副臨戰的狀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這次大閱兵演練的內蒙古朱日和基地,我們在整個閱兵的畫面裡,都看到遠處模擬臺灣總統府的建築形狀,所以在這裡,很多人都認為這次軍事演習的矛頭指向的就是臺灣。接著各個方面也說,對臺灣的武力統一日程好像更加地快速,臺灣是會如何地應對?就在昨天,蔡英文主持了一個臺灣政府民國106年的政軍兵推應急演習,這在臺灣社會也引起很大的關注,就是一旦臺灣遭受到攻擊或者自然災害,國家元首和整個政府的樞紐機構,如何來應對危機。他們對此做演練,這一切都表示著臺灣隨時有可能面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統一,而且習近平也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就是2021年、2049年,2021年前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的統一,所以說武力統一臺灣這個時間表好像是越來越快了。在這種情況下,臺灣會如何應對?我們要請教曾建元教授。首先這次大閱兵,臺灣是會如何解讀的?曾教授你好。
曾建元:寶勝兄以及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其實臺灣長年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武力威脅之下,正因如此,臺灣中華民國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在我們的學校教育當中,學生在中學和大學都有《軍訓》課程,男性有服兵役之國民義務,一般人到36歲之前還是備役軍人,隨時要接受國家的點校,所以臺灣社會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威脅或者是叫囂,可能就不如在國外人們的感覺,以為臺灣社會是一片感到驚慌。其實昨天習近平大閱兵,臺灣社會說實在沒有太大的反應。
惱羞成怒,武統臺灣
郭寶勝:對,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個大閱兵,它在朱日和基地設立臺灣總統府模型的這個情況。作為一個學術界成員,你是怎麼樣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統一臺灣的這種戰略,它的時間表、它的武力裝備等各個方面,你覺得它在近一兩年內,或者說2021年以內,武力統一臺灣的可能性大不大?
曾建元:基本上臺灣人一般不認為臺灣海峽是那麼輕易可以讓中華人民共和國來穿越、甚至讓臺灣海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海的。為什麼呢?我們臺灣一般民眾對於臺灣國軍的實力其實是有基本的信心的,另外就是臺灣與美國、日本的準軍事同盟關係,臺灣的民眾也是具有一定的信心。當然對於臺灣的國防武力,在反擊的實力上面,臺灣民眾一般也是滿有信心的。從去年開始,就是說兩岸關係開始低盪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遣了遼寧號航空母艦和軍機不斷地巡繞臺灣四周,臺灣政府和國軍則不時地公布監控的照片,所以這方面資訊的公開、揭露之後,讓臺灣民眾對於國軍的防衛實力相當地放心。我知道目前在中國大陸的某些幕僚機構不斷地在叫囂武統問題,習近平也針對八一建軍節在模擬臺灣總統府的朱日和基地舉行軍事演習,而可能帶有強烈的示威,不過真的沒有在臺灣社會當中引起太多的反應。我想也許某種程度上來講,臺灣也可能承平太久,一般國民比較喪失危機意識,可能跟這個因素也有關係。所以某種程度上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國防的施壓,其實我是覺得,國無敵人者恆亡,從臺灣民眾怎麼樣去強化精神武裝、強化對於國家的認同、團結,我覺得這種施壓並不算壞事。
郭寶勝:對,但是實際上習近平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包括整個中國的統一,與香港、臺灣真正的統一,而這個第一個一百年就是2021年建黨一百年,所以建黨一百年完成統一是他個人歷史地位的完成,這一目標的樹立對於他的很多統一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利,尤其最近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召開前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他乃可以通過發動對外戰爭來鞏固他的權力地位,所以很多人就預言,2020年左右習近平可能就要武力收服臺灣。在軍事力量上面,它現在是越來越強,八一的大閱兵亮出了很多的現代化武器,外國的專家一片驚呼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器的更新速度已經快趕得上美國,整個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就只剩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現代化武器更新的這種快速度,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航空母艦有遼寧號,大家也都知道它環繞臺灣耀武揚威,現在還有兩、三艘國產的航空母艦正在日以繼夜地打造之中。如果到2020年前,他的兩、三艘航空母艦打造成功並下水服役,對臺灣威脅也就很大。所以總而言之,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力量的提升,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更有能力投注經費於軍事力量的提升和各種現代化武器包括航空母艦的更新,它還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統一,還要鞏固政權,所以說它這樣一個武統的可能性是會越來越提升。臺灣社會對它的武統時間表,就是2021年前要武統臺灣的可能性是怎麼樣判斷的呢?
曾建元:其實我必須坦誠以告,臺灣社會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武統的可能性,有關的這方面的討論,其實並不多,這個問題可能還沒有成為臺灣人民他們所意識到可能是即將面臨的危機和一個狀態,所以我想也許透過我們的節目,讓臺灣的社會能夠跟進國外對於臺灣海峽形勢的判斷,而能夠在意識上面要有所準備。我覺得我們節目會有它的幫助、它的貢獻。一般在臺灣來講,就像我們這樣的智庫或者關心兩岸關係的學者來說,甚至包括我們所熟悉的對岸有關兩岸關係研究的學者,大多數都不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真的會以武力的方式來統一臺灣。這是因為武力是最後的手段。如何統一臺灣,它可以有其他也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做法。最近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在全國臺灣研究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聯合舉辦的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就提到這個問題,他說大陸對臺灣政策的最大挑戰並不是民主進步黨,而在大陸內部。他認為兩岸是政權統一的問題,不是國家統一的問題,臺灣問題的終極解藥是大陸自身的發展。劉國深是明白人,臺灣或者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政府是不是願意回到一個中國的問題,根本不是兩岸關係的癥結,而是大陸一方怎麼去強化它的國家實力和普世文明精神,讓臺灣人民願意來認同統一這樣一個方向,那才是一個關鍵。所以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不斷地武力示威,我其實並不認為臺灣人民對於未來發生戰爭心生恐懼而不堪一擊,我感覺臺灣社會並不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真的有這樣的實力來摧毀臺灣或佔領臺灣。因為儘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端武器或者軍機等可能在數量上遠大過臺灣,可是我們要知道,在臺灣有限的空域或海域當中要進行作戰,不可能同時容納那麼多的軍機或者是軍艦,所以在這個有限的空間當中要來進行決戰的話,除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持續不斷地進行好幾波的作戰,逐漸地消耗掉臺灣的軍力,這才有可能在最終贏得勝利,但是臺灣只要能夠挺過幾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攻擊,東亞的安全形勢馬上就會發生轉變,這個時候,其他國家因為擔心臺海內海化,軍事介入、干預,或者尋求調停、和解的形勢就會成形,不容臺海陷入長期戰火而影響區域安全。所以對於我們臺灣來講,我們的國防準備上,並沒有說要長期抗戰,比如說八年抗戰,臺灣並沒有那樣一個足夠的戰略縱深,可是如何挺住中華人民共和國幾波的在這個有限作戰空間中對臺灣的攻擊,是臺灣在國防上主要的考慮,就在挺住之後,讓鄰近的國家、與臺灣友好的國家有一個時間可以來臺灣進行支援。
郭寶勝:對,剛才你說得很對。中國大陸目前主要還是一個和平統一政策,當然這個和統還是包括非暴力的一些手段運用,如統一戰線工作和滲透等等,然後是剛才你說的廈大劉國深教授的看法,認為提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力特別是軟實力,最後可以達到吸引臺灣人民選擇統一的結果。所以你認為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以和統為主要的手段。其實武力也是它和統的輔助工具,它以武力的炫耀,讓臺灣一些膽小鬼或者有意裡應外合的一些人渲染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多麼強,我們不統一的話就會面臨滅頂之災,現在臺灣這類聲音也是很多的。所以你怎麼看待和統和武統的關係?
曾建元:其實在我們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的和統統戰,其實效果有限,所以最近武統的聲音才會出來,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惱羞成怒」。因為共產黨他們認為,對於蔡英文軟硬兼施,蔡英文都不願意屈從,所以他們才嘗試要用威嚇的方式,看看蔡英文政府對這個問題的反應。可是我們可以看到,顯然效果並不是很好,而且反而刺激了臺灣最近對於國防自主和國防提升等方面的重視。
我們知道,蔡英文總統跟馬英九總統在國防政策上面事有所差異的。我們可以看到蔡英文總統最近是非常積極地、不斷地去軍事基地巡視我們的國軍官兵,前一次7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轟六K轟炸機群繞飛臺灣,被我們臺灣空軍第443戰術戰鬥機聯隊經國號戰鬥軍機全程監控,蔡總統還到臺南空軍基地中去表揚了當時監控解放軍並且拍下照片的飛行官陳志明中校。蔡英文總統她在強化臺灣的國防武力上,本身主觀上是有她堅強的意志,在客觀方面,臺灣的軍事國防研發技術的提升、自主的武器製造,更重要的是,跟美國之間在國防的合 作,包括高級將領的交流,甚至包括參與美國主導的軍事演習,在美國《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7)通過之後,目前有關的法律上的障礙都大致排除了。所以我是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嚇,反而某種程度地強化了美、日、臺在軍事上進一步更緊密的結盟與合作,這個對於武力統一臺灣,它的效果是適得其反。
美臺同盟,連結日本
郭寶勝:對,你剛才提到美、日跟臺灣的軍事關係,之前我們也注意到川普(Donald John Trump)政府在軍事援助臺灣方面有些大踏步地提升,在7月初的時候,川普政府已經批准了將近14億美元的軍售,這是對臺灣很重大的幫助,另外國會眾議院也通過《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8)草案,裡面提到要求國防部長評估美國軍艦停靠臺灣的軍港,臺灣的軍艦停靠美國的夏威夷、關島這些軍事基地的可行性。這些都說明美國川普政府要強化跟臺灣的軍事關係。以美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還有美國這三方面中關鍵的角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武力侵略臺灣,那美國的反應是要考慮到。臺灣為了對付中國大陸的武力,跟美國有軍事結盟的默契,美國訂有《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承擔防衛臺灣的責任,依靠美國來對付中國大陸侵略臺灣,這也是臺灣必然的選擇。請你再分析一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在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妄想武力攻臺這方面,它扮演的角色,以及臺美的軍事關係。好。謝謝。
曾建元:對,這個問題在川普總統的立場。關於這個都,臺海的安全問題,向來都是美國在對華政策當中的重要議題,也是美國每四年總統大選當中的辯論主題。川普在競選總統的時候,他本人,特別是他的團隊,對於防衛臺灣,就有相對於之前民主黨政府的更為堅強的意志。我們也看到川普總統所任命的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等等,都是長期友臺的美國高級軍事將領,跟臺灣的軍方或者臺灣的智庫、政府之間,都有長期的友誼,所以我想,基於臺美之間或者臺美日之間共同的立國精神、共同的價值基礎,然後再加上長期的軍事或者區域安全上面的合作所建立起來的默契,現在應當是斷交後最好的狀況。川普在競選總統的時候特別強調,希望臺灣能夠強化自身國防的責任,且除了臺灣的自我防衛之外,他也希望臺灣能夠強化在東亞地區區域安全中的責任,這部份都讓臺灣和美國在維護東亞或西太平洋的區域安全當中的協作角色,更顯得重要。川普總統就任以來,對於崛起的中國霸權,他們所持的戒慎恐懼的態度,有助於進一步擴大臺美軍事上的合作,因而,美國的國家領導以及在川普領導之下所形成的新的區域形勢,都會使得臺灣的民眾對臺灣的國防問題比較安心。在此之外,就是說剛才主持人提到的,臺灣軍艦或者美國軍艦可以互相停靠對方港口的問題,這一構想當然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強烈反應,《環球時報》認為美艦泊臺是美國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公然的、直接的挑釁,主張攤牌而加以擊沉。所以美臺軍艦互停的這個法案,會不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之下做一些修正,我覺得還是有待觀察。我個人是樂觀其成。我提供一個資料為證,說明早有前例。
臺灣空軍在2000年後,即與美國秘密協議,一旦臺海爆發衝突,臺灣即可使用美軍關島基地起降F16戰鬥機群,基於美日軍事同盟,臺灣自亦可以使用日本航空自衛隊機場。臺灣空域有限,空軍的東部外海訓練空域是延伸到西太平洋而鄰近日本的領空,而離臺灣最近的與那國島,就位於臺灣的防空識別區,臺日空軍曾經在這個空域發生摩擦。儘管如此,臺灣和日本在這個地方也可以有合作,建立默契,萬一臺灣本島的空軍基地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猛烈進攻的時候,讓臺灣的軍機可以撤退到日本鄰近臺灣的空軍基地。空軍如能使用關島基地,海軍其實就是等待下一步怎麼讓這樣的默契來成形。
郭寶勝:對,剛才評論非常地有價值,解釋了臺美日之間的軍事合作空間,而臺日之間的軍事合作,蔡英文上臺之後更加地密切,而且有些具體性的成果。剛才你也說了,川普政府希望臺灣在整個東亞地區安全責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現在東北亞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北韓的核武問題,美國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制止北韓的核武發展,但是這種希望是落空了,下一個步驟就是武力對付北韓,而且已經是箭在弦上,估計下半年有可能美、日、韓聯手來對付北韓。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川普政府希望臺灣能夠充當積極的角色,你估計臺灣政府願不願意加入這個美、日、韓武力對付北韓的陣營,它有沒有這個準備?
曾建元:我們臺灣的輿論,對這個問題稍微有一些反應。我的印象就是,如果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的話,多數的人認為臺灣應當要選邊站,站在美、日、韓一邊和北朝鮮軍事對抗,不過如果再進一步地問,臺灣主動提供軍隊如何,那麼這個部份臺灣的民意會比較保留,但臺灣作為後勤基地,臺灣民眾是樂觀其成的。
決戰境外,國防自主
郭寶勝:蔡英文上臺之後,她的軍事戰略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她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挑釁方面,是積極應對。她看起來外表是個文弱的女性,但實際上她在國防方面經常衝到第一線,這方面大家起碼對她的這些實在的表現還是肯定的,你知道她現在的戰略跟馬英九時代的軍事戰略有什麼不同,她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的挑釁,在軍事戰略上到底有什麼樣的思想?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挑釁方面有什麼不同,他們各自發展的臺灣軍事戰略不是有些不同,到底有哪些不同?你可以給聽眾們分享一下。好。
曾建元:馬英九總統任內國民黨執政的八年任內,對於臺灣國防自主的武器研發製造,態度比較保守,馬英九總統也在推動臺灣的募兵制,因為我們《憲法》以及《兵役法》都規定國民有服兵役的義務,現在逐漸地轉為募兵制,這主要是陳水扁總統的時候訂下方向,馬英九總統繼續推動的。其實目的是為了因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希望從提升國軍在科技、戰略人才的需求這方面,來吸引優秀青年的投入。大頭兵的時代已經過去。馬總統任內對於重大軍事武器的採購以及重大國防武器研發經費的投入,是比較保守,我想也許馬總統認為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加上他所期待的兩岸經濟合作,以及臺灣在外交和國防保持比較低調的做法,可以換取兩岸的和平,特別是和共產黨之間營造一種默契。這是馬總統任內八年,在國防政策上所透露出來的一種精神。
民進黨跟國民黨在這方面,其實有一些根本的差異。陳水扁總統的時候,對臺灣的國防提出了到目前為止被認為對臺灣的國防戰略和思想影響深遠的主張,也就是「決戰境外」。這樣一個思考,是盡量不要把戰場帶進臺灣西部的海岸線,盡量把戰場放在中國大陸那一邊。如果要決戰境外的話,你就必須要發展你的導彈,另外就是戰鬥機的戰力、續航力必須要做進一步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蔡英文總統就任以後,對於臺灣的戰鬥機、飛彈、軍艦、潛艦的自主研發製造的重視,特別是對臺灣的民間國防工業的扶持,我們可以看到蔡總統非常積極地推動強化臺灣的現代國防武力,盡量讓戰場遠離,不要在臺灣本土進行決戰,這是民進黨政府的國防思維。因為中國大陸的沿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常重要的經濟生命線,所以臺灣不太需要像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洲際導彈,不太需要這方面的東西,臺灣的導彈或者是戰鬥機空射飛彈,只要最遠能到達長江三峽這個範圍就可以進行反擊。兩岸之間萬一戰爭,不需要全面的戰爭,只要局部的戰爭或是軍事衝突,馬上就會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政治、社會造成很大的震盪,所以臺灣只要保持還擊的能力,局部性的、區域性的防禦,就足以嚇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臺灣的軍事侵略。
蔡英文總統在自主國防武力的建立上面,非常地積極投入,也因為她展現了這樣一種意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臺灣的軍事技術支援,以及日本在潛艦和軍艦的製造上跟臺灣的合作,都打開了空間。蔡英文畢竟她所面對的兩岸關係,是比馬總統還要來得更加嚴峻,而且她也面臨了解放軍對臺灣的高度壓迫,所以蔡總統展現了作為三軍統帥的堅定意志,從而帶動了整個臺灣國防軍備和全民戰力的提升。我覺得蔡英文總統這方面的領導表現,超越之前的馬總統。
國民兩黨,一中不再
郭寶勝:對,你說的蔡總統在國防上確實比馬英九時代更加積極有為,而且經常親臨前線,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這方面確實值得點「讚」,在國防這個方面她確實表現得還是很剛強的。剛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國民黨和民進黨他們在對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挑釁、騷擾,立場有什麼不同,他們各自的軍事戰略有什麼不一樣,你可以介紹一下。
曾建元:國民黨剛換了他們的黨主席,新任黨主席是臺灣的前副總統吳敦義。吳敦義對於國民黨跟共產黨過去所謂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明顯地有了和共產黨不一樣的看法。共產黨不希望吳敦義領導下的國民黨,過度地去強調一中各表,可是吳敦義對一中各表非常地堅持,他所換來的一個結果,也就是最近7月20日新華通訊社發布的《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要求在中國大陸的新聞媒體用語當中,在「九二共識」之後不得再連綴使用「一中各表」,也就是在事實上取消了「一中各表」。中國大陸的輿論或者新聞媒體,都反映了更深層對臺政策的思維,也就是說,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各表」的空間。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面,正是共產黨這樣的一種態度,使得國民黨越和民進黨籍的蔡總統立場越來越靠近。我們知道,蔡總統她是主張維持現狀,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憲政體制之下來處理兩岸定位,我想這個部分她就和目前吳敦義主席的立場是比較接近的,儘管我們還沒有看到吳敦義對於臺灣的國防有什麼比較令人印象深刻或者太多的發言。我想,對國民黨來講,它現在比較重視的,就是如何在面臨共產黨對於吳敦義領導黨中央不再完全信任的情況之下,重新盤整它的大陸政策。因此,在這個基礎之上,它也要思考它的大陸政策如何爭取到臺灣民眾的支持,來幫助國民黨有機會重新恢復它昔日的政治版圖,甚至再重返執政。所以我想,蔡英文總統現在的國防政策應當是國民黨所不反對的。
武器部署,有為有守
郭寶勝:現在還有些觀點認為,既然韓國布置了薩德(THAAD,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終端高空防禦)導彈,那臺灣是不是也應該布置薩德,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幾千枚導彈也是瞄準臺灣,臺灣在布置薩德上有沒有新的思路?還有核武器這塊,我們知道臺灣綠營都是主張臺灣無核化,蔡總統在競選前也是提出無核化,但是她當了總統之後核電繼續營運,核武問題一直不提。我們知道臺灣也曾經發展過一段核武,後來被美國給取消了這個計畫。你對臺灣發展薩德或者核武器,覺得應該是怎麼樣來對待?
曾建元:先談第一個問題,關於部屬薩德飛彈系統的這個問題,因為薩德主要是針對長程導彈的監控,臺灣國防部長馮世寬是認為臺灣沒有部署薩德的必要,這當然也因為薩德的花費非常地昂貴,然他理由主要是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發展的長程洲際導彈,如果是要用在臺灣海峽,是殺雞用牛刀,大砲打小鳥,因為臺灣海峽的距離,不太需要使用長程導彈來攻擊臺灣,所以臺灣部署薩德可能就不是為了本身的國防需要,只是在為美國監控整個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整個東亞地區的防衛來配合的。如果主要不是為了臺灣本身國防真正實際的需要,那臺灣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如果是美國基於它本身需要的話,那麼美國應當承擔經費,臺灣可以提供土地、必要的人力支援,但如果這不是臺灣本身的實際需要,臺灣民眾並沒有太多的意願去負擔這麼高昂的國防經費。關於薩德,我想多數的民意大概是這樣來看,馮世寬部長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想大多數的民意是支持的;當然也有說法說部署薩德是臺灣在買保險,但是實際上美國精密的雷達在臺灣的部署已經非常多,對於鄰近臺灣的大陸東南地區的監控已是非常地充足,我也聽說,目前臺美在臺灣所合作部署的雷達,功能跟薩德所要達到的目標可能差距不會太遠,這也使得薩德在臺灣實際的需要非常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其實美國對於在臺灣部署薩德,也不是那麼積極地來督促臺灣政府的配合,在這個問題上面,美國對於韓國、日本的態度跟臺灣就有所差異。再一點,當然也因為臺灣並不是就是美國真正的經過軍事條約或者協議所締結的軍事同盟,所以這些武器的部署,臺灣既然不具有軍事同盟的完整關係,臺灣就要負擔很多的國防經費,臺灣的民意對於是不是要把國家的預算花這麼多在當美國人的看門狗,我想大家是有所保留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關於發展核武器。一方面美國對於臺灣發展核武器這個問題非常關注,千方百計防止臺灣加入核武器俱樂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臺灣本身的意願。的確如剛才主持人所講的,民進黨長期是主張臺灣非核家園,所以對於核子武器的使用,在意識形態上面臺灣普遍來講,民進黨或者是臺灣的公民社會並不支持,何況我們臺灣最主要的敵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使用造成巨大傷害的對象是中國大陸的土地和人民,是不是需要運用到核武器對大陸進行攻擊,臺灣民意也是比較保留的。所以從非核家園的意識形態或者是價值立場,以及蔣經國總統在張憲義事件之後對臺灣不發展核子武器政策的立場宣示,到現在對大陸的人道考慮,我想歷屆政府都還是會遵守不發展核武這樣一個方向。對於臺灣來講,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之下,我們應盡量提升臺灣對大陸的反擊能力,而且是精準的打擊能力,這個對臺灣來講,就已足夠了。
仁義之師,攻心為上
郭寶勝:我們看最新的一個新聞,就是大約4號臺灣做了一個政府核心部門的應急演習,就是擔心臺灣遭受攻擊,總統府還有一些其他的核心部門如何應對這種打擊或者是自然災害突然來臨。你對這個最新的新聞有什麼評論?
曾建元:這次政軍兵推演習,以模擬總統府遭解放軍斬首突襲為主題,當中有一段情節是模擬解放軍發動對臺第一擊後,蔡英文車隊在緊急撤離過程中遭遇潛伏的第五縱隊襲擊圍困,軍方派出北投復興崗的海軍陸戰隊陸戰第66旅先鋒部隊前往救援,但國防部則否認有救駕的情節。會有這一段插曲傳出,是因為最近的年金改革之前一度把軍人的退休金問題納進來處理,一度也做了刪減的決定,而引起了退伍軍人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不滿,而軍人待遇的刪減,加上現在在推動募兵制,也可能會對於臺灣青年投入國軍行列的意願造成阻礙。抗議年金改革的退伍軍人中以前陸軍副司令吳斯懷將軍為首,他本就是臺灣很有名的戰略專家,參與了退伍軍人抗議蔡英文政府的街頭運動,就把他在軍事上的專長,運用在街頭對蔡總統車隊的騷擾上。不過我認為,這次兵推演習,應該就是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二十年來所發展的斬首攻擊。斬首攻擊可以避免在侵略臺灣的時候過多臺灣人民的生命損失,也就是說,斬首攻擊是要透過迅速的空中打擊甚至空降傘兵,攻佔總統府,然後馬上癱瘓整個臺灣,達到占領臺灣的政治目的。所以斬首攻擊要怎麼樣去防止,的確是臺灣在國防上面長期以來的討論。在進行嚴肅的首腦保衛戰演練之中,規劃以總統府為目標的小型演習,是對於總統府周邊的衛戍部隊以及總統身邊的衛兵,設想他們在面對斬首攻擊的時候,應當怎麼樣的一種準備。我覺得是帶有那樣的意味,不見得就只是為了因應街頭運動,而大費周章地來搞這樣的演習,我是覺得不太可能。
郭寶勝:對,我也認同你的觀點。正如他們否認是為了對付抗議、示威的群眾,實際上就是來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斬首行動,因為習近平八一閱兵所在的朱日和訓練基地,就是模擬對臺灣總統府斬首攻擊的設計。臺灣的總統府累次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明目張膽的攻擊目標上,所以總統府確實應該加強戒備。
最後一個問題。我現在電腦上一邊看網友的留言,很多希望國軍來解放我們苦難中的中國人民,希望中華民國要反攻大陸,不要採取這種防守性的軍事思維,要進攻性的軍事戰略思維,要反攻大陸、要國軍解放苦難中的中國人民。你對這個觀點怎麼看?
曾建元:我覺得這是一個對臺灣來講非常前沿的問題。因為從冷戰結構形成之後,早期有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8年八二三炮戰期間有《中美聯合公報》,先是限制了國軍反攻大陸的軍事行動需經美國同意,後則迫使臺灣承諾放棄以國軍反攻大陸,所以我不認為國軍過去反攻大陸的作戰計畫現在還繼續維持著。的確,目前國軍採取對臺灣的守勢的做法,對於是不是積極準備要西進大陸來逐鹿中原,我是覺得國軍並沒有這方面的太多的想法。
不過我想是這樣子,不知道網友覺得我這樣的一種思考是不是可以成立,也許做一個參考。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各省宣布獨立,後來就由各省共同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辛亥革命為什麼成功,並不是依賴革命黨、會黨的武力。我們知道辛亥革命主要依賴的,還是清朝所訓練出來的新軍。清朝的新軍軍人,並不是莽夫、草包,他們很多都是在當時受有高級現代知識訓練,所以他們對於世界、當時中國的形勢,有一定的自主的判斷。所以我們看到,中華民國能夠取代大清帝國,依賴的並不是軍事武力,反而是大清帝國所受現代訓練的武力,最後很多都背叛了清朝。我的推論是,現代的解放軍軍人,因為現在的資訊流通方式,儘管也許在軍中他接觸外界的訊息受到一些管制,可是要知道,每個軍人也都有智慧型手機,他要了解現在中國的現實社會狀況,有很多這方面的管道。所以只要讓解放軍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外界的資訊,而能讓他們來理解、來認識的話,我不認為今後解放軍會像六四時候那樣地愚昧而去聽信上級的命令對人民動武,我相信解放軍人當中應當也有將領和士兵具有軍隊國家化的現代思想,即軍隊應該要保衛人民、保衛國家,而不是保衛特定的政權和執政黨的利益,當未來中國發生變局的時候,他們願意學習一百年前大清帝國的軍事將領,在促進國家的進步、現代化,或者是民主革命轉型當中,也希望擁有更多的機緣可以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我認為不需要把解放軍當成鐵板一塊,牢不可破,其實軍隊最重要的就是軍心士氣,解放軍的心理戰力,必然要建立在軍人堅信的價值,保衛國家、保護人民等等之上。我覺得未來臺灣的中華民國國軍,只要能夠跟中國大陸進步的軍事力量合作,我想就能夠以軍事為後盾,強化兩岸的政治合作,來達到加速中國大陸演變的作用。臺灣中華民國國軍只要能夠扮演好它對於臺灣海峽兩岸穩定的區域安全角色,它就能夠讓大陸其他地區的進步軍事將領的軍事行動,在某種程度上牽制乃至進攻抗拒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政變或民主轉型形勢的反動解放軍勢力。所以我覺得,我們國軍能夠把臺灣防衛好,然後在臺灣海峽、在中國東南沿岸,能夠扮演好、強化我們在這個區域當中的安全責任,則我們就能夠發揮對大陸的一種在軍事影響力上面的槓桿作用,而能適度地支持中國大陸內部進步的軍隊起義行動,而跟臺灣之間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郭寶勝:好,非常感謝曾教授。我們從如何應對習近平八一大閱兵所顯示出來的對臺侵略的戰略與意志,談臺灣方面應該做何反應,還有美臺軍事同盟的接續發展,最後也談到了國軍從兩蔣時代之後,已經沒有反攻大陸的戰略。曾教授也以辛亥革命新軍的例子,說明了解放軍其實有棄暗投明、起意嘩變的很大的可能性。國軍守衛好臺灣,兩岸人民全部也可以多做一些動員工作,使解放軍倒戈起義,這是一個很好的路子來推進整個中國大陸的民主化。
今天的訪談我想網友們也是非常地認可,對我們了解臺灣目前的軍事發展狀況有很大的裨益。希望曾教授未來繼續接受我們的訪談,謝謝曾教授,也謝謝各位網友的收聽,謝謝。
曾建元:謝謝大家。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工學碩士鄭宇軒整理初稿
民國106年8月14日晚9時3刻於
新竹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426-1研究室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