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如執行長:訪東勢鄉龍潭村有感

2020.12.04 | 13:06 PM    作者 │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報導地點 │ 雲林縣 東勢鄉    瀏覽次數 │ 1,550 檢舉文章

#龍潭村參與式預算進行中

#邁向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訪東勢鄉龍潭村有感


編按:農村發展基金會林慧如執行長於11/30親自來訪東勢鄉龍潭村,聆聽參與式民主協會所簡報的龍潭村實踐成果,也與龍潭村長黃詩媛、村內志工們一同座談。林慧如執行長不僅當下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與反餽,賦歸後還立即寫下一篇充滿真性情的文章來鼓勵龍潭村的實踐繼續前進,在此與各界先進朋友們分享。


文/林慧如執行長(農村發展基金會)


農村發展基金會林慧如執行長到訪龍潭村


  年青人對農村的想望與實踐的軟實力,可以讓農村走在「共好共老」的路上。


  台灣人口發展已呈「生」不如「死」的趨勢,農村更是如此。

2004年雲林縣東勢鄉龍潭村人口有1214人,到2019人口只剩885人,不到二十年,龍潭村人口減少27%,也就是說每四個人就少了一個人。這應是純農業村落普遍的現象。


  國家必須有安全糧食,家裡的土地就被劃定為農業區,但農人要子弟出外打拚,就是不希望他們再頂天立地在農田找生機。農家子弟一個一個離開了。


  走進聚落,深鎖的三合院,這一間、那一間……,孤寂的巷弄,荒蕪的角落,青壯年的離開了,老一輩的走了,無人居的老厝越來越多。同行的雲林子弟喟然嘆出:「農村落漠的美麗?!」


  幾個年青人在地方無償提供的三合院幾間房住下,簡鄙粗陋的生活空間,初來時還漏水,幸經熱心的村民的幫忙解決漏水問題。他們蹲點在龍潭,從挨家挨戶拜訪收集大家對「公共需求意見」,到廟埕樹下巷仔口聊天取得在地鄉親的信任,然後邀請他們參加社區會議,用民主的方式討論他們最想改變村庄什麼事?


  「村莊的環境」,是大家認為最想改變的事,決定全村總動員「龍潭村大掃除」,黃村長一馬當前,放眼阿公阿嬤級的占多數,連行動不方便者也騎著電動代步車出來,還有剛下班趕來的,甚至在農村已經很少見的囝仔都跟著出來了,越掃人越多,將三、四十年沒有全村大掃除的龍潭村徹徹底底打掃一遍,龍潭村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不知村子裡已燒壞多少鍋爐?老人家已經吃了多久的剩菜剩飯?年紀大了,連煮一頓飯都變困難了,更糟的事,常忘記爐子上在煮東西。


  要解決農村絕大多數老人家吃三頓的困境,「社區共餐」刻不容緩,不管有沒有政府的支援,年青人跟著黃村長帶著志工向前衝。從試辨共餐,到「社區收費共餐」正式上路,參加人數多達六、七十人。每天七十人少煮一頓飯,一個月少煮2100頓,一年少煮25200頓,煮飯這件事是老人家生活上說不出的苦。


  不是純粹提供一餐的「共餐」,就是要參與共餐的長輩,走出家門,到食堂與大家見面相互問候談天,整個人會明顯變得更健康有活力,一天很快就過去,讓他們會期待明天的「共餐」時間。


  「支援陪伴」是這幾個青年對農村的想望與實踐的軟實力。挨家挨戶拜訪農村長輩取得信賴,陪他們在廟口樹下廟口聊天,引導他們民主式的開會表達意見形成共識;例如:村最需要改變的是啥咪代誌?要不要總動員大拚除?大家作伙吃飯好不好?……等等。阿公阿嬤們在公開場合連連說:「好加在,有這些少年『鬥相共』,真多謝 !」


  基金會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共同合作,由該協會的年青人在地蹲點長駐,雖沒有宏觀的「創生再生」願景,但有「支援陪伴」的軟實力,讓農村走在「共好共老」的路上。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903
新聞標題
林慧如執行長:訪東勢鄉龍潭村有感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