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Together」~文化部109年走讀台灣計畫,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六場走讀開場

2020.08.06 | 17:02 PM    作者 │ 黃淑玲    報導地點 │ 臺北市    瀏覽次數 │ 2,197 檢舉文章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於109年7月25日下午舉辦「人人發聲—公民記者工作坊」有鑑於新聞自由是民主人權重要推手並順應自媒體蓬勃發展趨勢,本處從「自由廣場談論新聞自由」為起點,發起公民記者培訓,讓人人都可以當記者,報導自己關心的議題,並透過媒體識讀、自媒體傳播,促使台灣社會往更良善的方向邁進。
當日走讀路線為中正紀念堂園區(含自由廣場)巡禮,參加的民眾表示,在中正紀念堂旁的醫院工作到退休,常常進來音樂廳或戲劇廳欣賞節目,卻沒有好好在園區走動,今日學習到公民記者採訪並製作公民新聞的要訣,開啟對周遭事物的關心與紀錄,覺得很有幫助。
工作坊講師為公視Popeo公民新聞企劃王建雄,講授媒體識讀與公民新聞採訪要訣等,讓參訓者實習採訪並以手機製作微電影,當日下午利用手機為電影app,就能完成介紹中紀念堂微電影。
  • 公民記者工作坊講師為公視Popeo公民新聞企劃王建雄,講授媒體識讀與公民新聞採訪要訣等

    此活動為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配合文化部109年走讀台灣計畫,企劃出「推手‧Together」閱讀體驗建置計畫,透過走讀,跨界認識台灣各領域之重要推手,包含環境保育、安寧療護、回顧台灣史、身心障礙者行動平權及閱讀實踐,並透過「公民記者工作坊」培訓,賦權民眾人人發聲的權利,實踐多元社會之尊重與認同,發揮博物館教育功能;與附近機構跨域合作推動民主人權向前走,共創公益良善社會。
    繞著中正紀念堂生活圈,共有六條走讀路徑,每場走讀均搭配1場活動,以深化閱讀體驗精神。串連附近著名歷史人文空間,結合文本作者講座、專家學者導覽、工作坊、觸摸體驗、公聽會等6場多元形式活動,自5月1日起至10月30日每月辦理1場次走讀;
    中正紀念堂地處歷史悠久的中正區,時光賦予中正區相關機構、例如:總統府、台大醫學院、台大醫院、立法院、台北賓館、及齊東詩舍等歷史意義。備受矚目的中正紀念堂,除是不容錯過的國際級觀光景點外,見證了台灣社會民主發展;亦從威權時代的象徵,逐漸轉變成多元藝文展演、民眾休憩之場域。
    本案
  • 工作坊之後,走讀中正紀念堂優美建築與豐富的生態

    6條路線之閱讀文本如下:
    一 人人發聲:《記者囧很大:一個新聞記者的採訪現場與省思》
    二 環境保育:《認識立法院》
    三 行動平權:《走自己的路: 為身障者倡議爭取權益的阿里大哥》及《在疤痕印記中找到真實的自己:陽光基金會發起人陳明里的生命故事》
    四 心靈之美:《生命的對話:陳澄波與蒲添生》
    五 回顧前瞻:《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被混淆的臺灣史:1861~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及《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六 生命自主:《安寧舵手-陳榮基化醫為愛的故事》
  • 導讀:記者冏很大 作者:公視林靜梅

    《記者囧很大:一個新聞記者的採訪現場與省思》是公視林靜梅的工作日記、心靈筆記,也是一本實務新聞學,不只記下了初衷的小理想,也自曝了內心的小宇宙;告訴大家她如何跟主管討價還價,如何跟消息來源爾虞我詐,如何透過「蠻力」或巧思對抗官方對新聞自由的控制。雖稱不上完整的媒體「職場現實記」,但卻真實且誠懇地寫下台灣當代台灣新聞界荒謬且艱難的處境。林靜梅是一位很愛「碎碎念」的記者,不論是在網路上或在生活裡,她常用超直白的語言,夾雜著她自我掙扎的「內心戲」訴說正義或大吐苦水,她會像個鄰家大姐叨叨絮絮、清清楚楚地告訴你,她的理想、她的矛盾、她的熱情、她的抱怨、她的堅持,淺白和真實的語言,讓你不知不覺上了一堂「實務新聞學」。不過,這本書最可貴的是她的自白與自省。雖然我們對新聞表現很不滿意,但其實許多認真的記者為了跑好新聞,為了公共利益,經常會陷入理想與現實的倫理掙扎。例如:該如何報導真實而不會引來殺身之禍?拒絕老闆置入性行銷的要求,卻還能不被記恨?如何讓社會新聞好看又符合正義,而不會傷及無辜?如何套出真話,卻不會說太多謊?如何踼爆醜聞,又不會落於腥煽?如何修理權勢,又不會讓人自以為是?如何在良心與收視率之間取得「平衡」?這些恐怕都是許多記者日常工作的必要選擇。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820
新聞標題
「推手‧Together」~文化部109年走讀台灣計畫,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六場走讀開場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