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攝影師張良一開講打開心眼,帶著溫度踏入雲林之美的世界

2017.09.14 | 18:26 PM    作者 │ 路尋    報導地點 │ 雲林縣 西螺鎮    瀏覽次數 │ 2,917 檢舉文章
張良一老師的上課圖片。(攝影/路尋)
一通串樓口活動長的電話,使我意外踏入攝影的世界,從此改變了對攝影的看法。原以為攝影只有記錄當下這個功用,其實不然——它是技術和美感層面的結合,最重要的是,還有溫度。

「有篇報導寫著:全台灣最無聊的地方是彰化和雲林,其實我是很開心的,尤其雲林這個地方是草根文化的發源地。」今天的攝影課特別為大家整理出雲林的作品,讓大家欣賞雲林的美,只要打開心眼,你也會看見!

他準備一系列雲林拍攝的照片,一張張構圖看似簡單明瞭,卻蘊藏澎湃的情感。

名攝影記者張良一,9月9日上午,應雲林縣政府主辦,串樓口社群平台承辦的「106年度媒體識讀與公民記者訓練」的邀請,專程由台北來雲林西螺「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開講「新聞攝影-打開你的眼」。一開場的這句話便點醒學員,自己到底對家鄉了解多少呢?

張良一提到的一個重點:「顛覆別人對事件的刻板印象,提出自己的觀點。」他秀出一張圖片,讓學員猜拍攝地點,學員以為是西螺大橋,答案竟是六輕,只是他把圖中兩側的煙囪裁掉罷了。

色彩氛圍與長短鏡頭則是技術層面的關鍵,不一樣的變化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此時我突然想起了老師上課放了一張過往拍攝的六輕王船,活用70-200mm的長鏡頭讓距離約500公尺遠的長煙囪成為如魔王般逼近王船的背景。

還有一張1972年時由張照堂老師攝影和至今由張良一老師攝影的一位中年男性的對比照,黑白照片呈現出古早味和懷舊滄桑的氛圍,而兩張照片中主角的眼神有著強烈的對比。童年的純真無邪與中年時的戒備,而背後的故事便是主角17歲時在三重的某間工廠工作時因為操作機器不慎失去了一邊手臂,而後未獲資遣費被迫離職。在張良一老師拍攝主角前,有許多人陸續找到當事人想以其名義詐領賠償,才會有照片當中流露出防備心的眼神。

在課程的後半部,張良一教導了拍攝人物的技巧:
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在遇到被拍攝者時不會馬上拍照,先聊天使其放下戒心。
為何不認識的人會願意老師拍照呢?簡單的說,就是隨緣與尊重!要懂得他人的選擇。拒絕和接受的比例大約是3:7,大部分的人在老師為他(她)拍照時很用心,因為這有可能是他(她)這一輩子拍的最好的照片,由攝影者和被攝影者共同完成的,今天的照片是明天的歷史。

再者,在新聞現場要有 「預視」的功夫,隨時待命拍照,因為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像參加官員卸任記者會是很無聊且制式化的事情,有回是連戰擔任副總統贈送財政部長郭婉容榮退,禮物差點掉出來,其他記者已經收機,只有他拍到獨家照片。

在課程尾聲再次強調,冷靜,是他在新聞現場中一貫秉持的原則。不論是拍攝或採訪皆必須將自己抽離出來,不帶有一絲情緒。在新聞現場,試著不用一窩蜂擠在最前方搶特寫鏡頭,留一些空間,保持一點距離,用標準鏡頭紀錄,才能發現綜觀全場,不會漏失。

串樓口活動長黃淑玲在課後大力推薦:「想和張良一老師成為冷靜且有溫度的人嗎?那就來雲林道之驛物產館吧!你(妳)將會遇到許多對臺灣這塊土地默默耕耘著的人。」

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5yThmsJjF3soVbqw81bCe6wEu6PIYRxHEhrjNFbngNA/viewform?edit_requested=true
  • 讓學員誤認為西螺大橋的圖片,其實在六輕。(攝影/張良一)

  • 燒王船時有如魔王壓境的長煙囪(攝影/張良一)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110
新聞標題
資深攝影師張良一開講打開心眼,帶著溫度踏入雲林之美的世界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