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庒民變發生在花蓮,碑記卻多在台東,原因是…

2017.03.18 | 15:58 PM    作者 │ 老邱    報導地點 │ 花蓮縣    瀏覽次數 │ 5,036 檢舉文章
記者:邱顯明
1888年發生的大庒民變,起事地在現今花蓮縣富里鄉東里村(舊名大庒),起事的劉添旺和被殺清國撫墾官員雷福海都在東里。但相關歴史碑記卻都在台東和池上;這段史實與台東東禪寺和天后宮建廟有關,有段傳奇故事。
大庄民變,主因清國丈量土地不公,加上開徵繁重田賦,引發平埔和阿美族人不滿;爆發則是,大庒客家人劉添旺妻子,被在當地徵稅官員雷福海強暴。在劉的帶頭鼓動下,和大庒平埔族人殺雷福海並毀屍洩恨。集結的平埔族人殺了四名官員後,轉攻水尾(瑞穗)、璞石閣,殺知州辦勇,搶奪軍械彈藥,水尾和璞石閣官兵全數被殺,引發民變的燎原大火。
事變是六月十日發生,過五日,迪佳、觀音山、頭人埔、螺仔坑、石牌、公埔、新開園、鯉弄等,當時被稱為璞石閣平埔八社的平埔族人紛紛加入,橫向則與阿美族和卑南族人串連。據說,當時有五千多人參加,除水尾和璞石閣的官員、軍隊也全數被消滅,反叛民兵往北攻到花蓮港,往南直撲台東。
台東東禪寺記載,當時民變有八十餘社原住民,人數達四千多人,南路直攻到寶桑(今台東)鎮海後軍的營地,圍困統領張兆連及官軍十七天,依當時的情勢,清國整個東部的軍政營署,有的被消滅,有的岌岌可危。
台東市東禪寺和天后宮都有廟碑記載當時守軍危窘狀況。東禪寺廟碑記載,當時張兆連的鎮海後軍駐守地,飲水水井被起事的民兵所奪,軍民無水可喝,張兆連孤立無援,只好求神。他祈求觀音菩薩和媽祖,以飛盤拋向天空,如果不破,將在飛盤落地處掘井;如有水,將在現址建廟,供奉觀音和媽祖。
結果拋出的飛盤落地不破,守軍在現址掘井,果然挖到泉水,解決了軍民無水可喝的問題。靈異事件還有,碑記說,叛軍曾用火攻,當時風大,大火幾乎一發不可收拾;張兆連又禱求觀音菩薩和媽祖,據說,當時風就停下,火也熄滅。
後來丁汝昌率領的北洋艦隊兩艘砲艇,在外海砲轟台東,另一支援軍也登陸台東,才解張兆連被困之危。民變平息後,張兆連就在當時拋碟所在地建廟,前殿供奉媽祖,後殿供奉觀世音。
日治初期廟被拆,媽祖遷到現今天后宮;觀音則一直到1945年,才由從日本留學回來的一覺了然法師,向台東縣政府租地,在現址蓋起東禪寺,供奉觀音菩薩,是台東曹洞宗古老道場。
一覺了然法師是台東縣池上鄉的客家人,池上鄉客家文化館就把東禪寺和客家人及大庒民變事蹟製成圖文貼在文化牆上。民變起事地的花蓮縣,很少人記起這段歴史往事,倒是台東有三個地方在傳述這件民變大事。
  • 台東市東禪寺是外觀不起眼的曹洞宗道場。
  • 這塊嵌在牆上的廟碑,如果沒有寺裡的人指引,很難被發現。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857
新聞標題
大庒民變發生在花蓮,碑記卻多在台東,原因是…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