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共創 再現50年代夢幻漁村傳統海上竹筏

2019.08.03 | 20:01 PM    作者 │ 回鄉米    報導地點 │ 雲林縣 口湖鄉    瀏覽次數 │ 2,292 檢舉文章
108年08月04日上午10時於普天宮附近辦理竹筏下水儀式暨成果展

「烏倉寮」和「竹筏捕烏魚」的生活記憶與技藝因此逐漸消失,在地居民為了找回過去勇敢、不畏艱難的精神並傳承價值與傳統,特別於今年暑假再次召募庄內老中青學員及全台大專青年參加三天二夜(8/2-4)的體驗夏令營,由耆老實地教導具在地風格的傳統「海上竹筏」,並於108年08月04日上午10時於普天宮附近辦理竹筏下水儀式暨成果展。

  • 社區營造計畫老實地教導具在地風格的傳統「海上竹筏」

    「漁民歷史」ㄧ竹筏船延續傳統

    雲林縣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至今已進行20多年,目前即將邁入300個社區共同參與社造相關計畫,範圍日益擴大,位於四湖鄉萡子寮的西岸沙洲過去是臺灣海峽淺海漁產最優質的區域,潛藏豐富的文史與西濱自然生態,本年度縣府持續輔導四湖鄉萡子寮城鄉發展協會辦理〈夢幻漁村嗣傳承˙海浪濤濤揚帆起〉社區營造計畫,發揮無間斷陪伴支持力量,整合多面向的資源,期望喚醒居民對社區環境、社區特色的關注,凝聚共同意識,展現雲林最獨一無二的生命力。

    去年文化處補助協會辦理四天三夜的「烏倉寮重現體驗夏令營」,在當地造成極大的迴響與認同,許多居民及耆老透過號召參與搭建「烏倉寮」,喚醒了深埋腦海的身體記憶,也建立起家戶間的海口情感,除了「烏倉寮」的記憶外,「竹筏船」作為先民渡海來台或短期的季節性捕撈時的交通工具,在50年代的臺灣西部海上作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且因南北海域環境差異,及漁產種類的不同,竹筏大小、造型也各有特色,今年在當地耆老及社區成員們的討論下,決定延續傳統,這份珍貴「漁民歷史」才得以呈現在大家眼前。

  • 社區營造傳承「海上竹筏記憶」

    見萡子寮先民與自然奮鬥的應變,老中青三代的合作無間

    萡子寮城鄉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心娜強調,這次參與竹筏製作的當地耆老表示在少年時期都曾目睹、參與過父執輩製作竹筏,自己並沒有獨立完成,加上近十年來大環境改變,這段歷史早已塵封,因為去年夏令營帶來的感動激盪及社區成員們的討論,今年決定再次集合,傳承「海上竹筏記憶」。

    夏令營前夕大家就忙著舉行故事採集工作坊,接著又搬運巨竹進行前置作業,由60、70歲的耆老依從舊習、討論拼湊想法,一手教導這次參與的40、50歲村民及10、20歲年輕學員們認識過去技藝,除了看見萡子寮先民與自然奮鬥的應變,老中青三代的合作無間,也共同創造新的在地記憶。

  • 社區工作室執行長蔡茂昌補充,這三天二夜的夏令營同樣是全村參與,整個任務編組除了萡子寮運營中心、萡子寮社區發展工作室外,還有萡東社區也一起參與執行,由社區居民集合食宿資源,提供食宿給在地國、高中生及本國或國際青年學員,目前參與者除了鄰近國中、小學生,還有來自全台各地包括中正大學研究所、台灣大學、台北教育大學、中山醫大、南藝大、世新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輔仁大學、佛光大學、高雄科大、朝陽科大等學生參與,特別的是還有去年夏令營的參加學員今年又回到萡子寮來,期望藉由各個層面的實作過程,將瀕臨失傳的重要的海上竹筏記憶完整重現,並透過實際參與,讓漁民延續好幾世代那不怕苦、不怕難的勇氣與智慧基因傳承給下一代,也誠摯邀請有興趣的民眾在08月04日當天一同到普天宮旁參加重現下水儀式及成果展。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632
新聞標題
老中青三代共創 再現50年代夢幻漁村傳統海上竹筏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