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土地相互滋養的木雕藝術家─賴冬信
作品/歸鄉路遙遙
從小就對藝術有濃厚興趣的賴冬信,藉由美術雜誌、看展覽、欣賞藝文作品摸索自己未來的路,不是學院出身的他,完全靠自學方式學習木雕,全身心沉浸在自在沒有壓力的方式下進行創作。然而現實的生活終究是要面對,他跟許多年輕人一樣也興起到外地見識打拼。
51年次的他在28歲時展開生命探索之旅,為了學裝潢北上,但是就在轉開水龍頭的那一刻,細小的水流讓他心情低落,對照故鄉水龍頭嘩啦啦的出水量,這個差別讓人感覺拘束與受挫;雍塞的生活空間更讓他連呼吸都覺得不順暢,無法忘情鄉下天寬地闊的景象,與那份自在緩慢的生活步調,於是崇尚自由的他毅然選擇回鄉。
賴冬信從小喜歡閱讀,他說這輩子最花得下手的就是買書,雕塑木刻的書籍、畫冊成了他木雕的老師。他熱衷各處的展覽,坐上火車直往台北、台中、高雄,進行最愜意的看展。在得知國外大師級的作品來台展初,不論多遠都要搭火車去看。有一次在台北擺攤,賣出木雕作品一萬多元,收攤後就迫不急待到隔壁的書店把所有的錢買了三本進口美術書籍。沒有師父的他珍惜這份精神食糧兼書本老師,經常從書中獲得創作的靈感。他用崇敬的心及貪婪的求知欲完成自己藝術追求的路,長久薰陶下,他具備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工法,深度的感情融入一次次的創作中,忠實地把內心的想望藉由作品訴說對人生、對土地及周遭人的感情。
51年次的他在28歲時展開生命探索之旅,為了學裝潢北上,但是就在轉開水龍頭的那一刻,細小的水流讓他心情低落,對照故鄉水龍頭嘩啦啦的出水量,這個差別讓人感覺拘束與受挫;雍塞的生活空間更讓他連呼吸都覺得不順暢,無法忘情鄉下天寬地闊的景象,與那份自在緩慢的生活步調,於是崇尚自由的他毅然選擇回鄉。
賴冬信從小喜歡閱讀,他說這輩子最花得下手的就是買書,雕塑木刻的書籍、畫冊成了他木雕的老師。他熱衷各處的展覽,坐上火車直往台北、台中、高雄,進行最愜意的看展。在得知國外大師級的作品來台展初,不論多遠都要搭火車去看。有一次在台北擺攤,賣出木雕作品一萬多元,收攤後就迫不急待到隔壁的書店把所有的錢買了三本進口美術書籍。沒有師父的他珍惜這份精神食糧兼書本老師,經常從書中獲得創作的靈感。他用崇敬的心及貪婪的求知欲完成自己藝術追求的路,長久薰陶下,他具備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和細膩的工法,深度的感情融入一次次的創作中,忠實地把內心的想望藉由作品訴說對人生、對土地及周遭人的感情。
-
作品/代課乞福
樂觀面對現實,也執著追求境界得賴冬信有多次得獎紀錄,小有名氣的他曾以純熟的技術獲某知名大師器重,希望網羅當助手,可是對方一句問話就讓他打消念頭:「你想快速成名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個性,就算彼此美學造詣或有高低,他是不願意為了成名做一名工匠,而放棄自己的創作理想。於是繼續用雕刻刀刻畫屬於自己安貧樂道的日子,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情和藝術追求。
賴冬信的創作中沒有圖片模擬,雕刻人物的難度很大,完全是靠自己心念去揣摩,讓人感動的神韻其實是內心深處的感情呈現。作品中「代客乞福」是自己很用心也很喜歡的作品,背後呈現的是內心深處那份憐憫與謙卑,人物的眼神十分無助且無奈,卻是小市民真實的寫照。身上背著一個裝錢的布袋,一手拿著獅頭,每逢廟會活動或有喜宴時穿梭在人群與民宅店家間。也許他的角色就像一個乞丐,但比乞丐多一些付出的行動,他耍弄簡單舞獅技藝,一邊說著一連串的吉祥話,只為獲得或多或少施捨的銅板。當別人開心的吃喜宴、看熱鬧,他則賣力舞弄,藉此換來自身溫飽。賴忠信誠懇的為這卑微的小人物代言,他的作品讓人讀出基層人物生活的艱辛,同理困頓的那份慈悲心。作品取名代客乞福,也是代替客人祈福,更祈求自身的福氣綿長,得以早日脫離貧困。他說:「我喜歡這個作品,因為很多人都只是舞台上的配角,有說不出的辛酸,但卻用看似卑微,內心倔強又尊貴的方式堅強的存活!」 -
作品/思
從小在農村成長的他經常要協助農事,貧苦的勞動生活養成他吃苦勤勞和樸實正直的性格。他花很多時間在觀察、思考和發呆上,他說:「自己的天空自己尋找,無限的想像空間任我馳騁,不管別人的指點,不在乎別人的毀譽,寧願在自己的天空裡做一個呆瓜。」。作品「瓜瓜的天空」一名男孩子墊起腳尖,藉由窗外的天空讓內心無限伸展,也把想像的翅膀與你的心連在一起飛奔,是渴切的想望起飛,帶著一份執著和決心。
順著手中的木頭造型延伸,自在隨興的創作出展翅的貓頭鷹與看書的學者......他的作品崇尚自然,信手捻來,渾然天成。鄰人眼中他是悠閒親切的,但卻無人得知他內心的孤寂,只見經常外出的他躲在田邊大樹下的身影,更多時間則是守在工作室不見客。他安靜地用雕刻刀寫自己的人生,醞釀出的作品卻總讓人驚豔──一件陳舊的皮衣,細部的處裡竟是皮革的感覺,精準而生動,拉鍊處理的細緻手法需要多麼深厚的功力。 -
賴冬信(右)與油畫家賴銘傳(鐵孩子)趣談創作心得。
賴冬信目前在學校兼課教學,他樂意與同好分享交流;他說真正的藝術家對於晚輩多是傾囊相授,毫不藏私。他看過太多人被名利牽絆的時候,忘了初衷,同時就終止藝術的提升。一個來自鄉下的藝術家,用興趣支持他走這條將孤寂且豐盈的路,就算獲獎無數,謙卑的他仍然認為創作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說:我認命的喜歡木刻,安於木刻,如果無法雕刻,我的生命將沒有任何意義。土地滋養著他的木刻生命,他也豐富了這塊土地上藝術的元素。他完成作品所花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為知道認識得越多,越是小心謹慎,而體悟與追求的境界也越高越深入。
賴冬信多次應林務局的邀請,參賽作品都有很不錯的成績,完美的為漂流木留下精彩的註腳。他承認精雕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心靈深處的翻湧與掙扎後依然如此內斂成了他作品的特色,他勇於拒絕命運的安排,堅持走自己的路,他用獨立瀟灑的眼光看世界,另一方面他又極富感情的同情身邊勞工深沉的一面,關心那些為生活拚搏和喘息的低層人物,就像現實中的自己,堅毅又勇敢地與名利擦肩而過。雖然每幅作品人物都帶有一股憂愁,然而這正是現實生活中小人物的真實表情,在他雕刻刀下所透析深刻的人生百象中,在在為他積累更多創作的能量。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湘宜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