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國會的監督機制

2017.07.06 | 18:26 PM    作者 │ 公督盟    報導地點 │ 臺北市 大安區    瀏覽次數 │ 2,358 檢舉文章
民間社團「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簡稱公督盟)成立迄今屆滿10年,回顧公督盟由籌備到成立、立委評鑑如何制度化、怎麼讓民眾更關心與了解國會、國會應該進行哪些改革、怎麼透過落選運動汰換不適任立委、經費如何籌措等等組織運作細節,想起來真是點滴在心頭,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酸甜苦辣滋味。不過,最值得肯定的,是推動國會透明化。

黑箱國會爭議不再
公督盟最初透過選前立委改革承諾書,促使第七屆立委依循承諾,順利在2009年2月,啟動立法院網路議事轉播與隨選系統,讓院會及委員會的質詢首度攤在民眾眼前,立委不用再靠作秀搏版面,同時也迫使委員必須更理性與專業問政。在第八屆則推動了程序及修憲委員會等特種委員會之轉播,並增加預算及法案討論過程的直播,第九屆立委改選後更是開花結果,現在不只是網路直播立委質詢過程,有線電視觀眾只要轉到第123、124台、無線則在21、22台,就能全程觀看國會的議事狀況,即連黨團協商也「全都露」,無所遁形,不可能再發生引發太陽花學運的「黑箱國會」爭議。
以日前針對年金改革法案進行的黨團協商為例,歷經6天的冗長討論,我們發現所有參與協商的立委必須言之有物,一一拿出堅實的理據,才能說服反對者接受自己的主張,這不正實現了民主政治和公共領域理論所鼓吹的「理想的言說情境」嗎?透過理性的論辯,任何法案的協商才能達到更周延的思慮,也更具有正當性,同時在公開透明的條件下,杜絕了為人詬病的密室交換和利益分贓,讓廉明政治和責任政治邁出了一大步。
當然,既曰「理想」,就表示和現實永遠帶有差距,公督盟觀察到,政黨之間的競爭和算計,多少都使得國會常陷入「焦土抗爭」的內耗劇碼中,無法令所有不同立場的人民滿意,但衡諸民主先進國家的經驗,這似乎是必須承受的代價。倒是台灣立法院的資訊愈益透明,立委問政也愈發認真,過往公督盟的評鑑指標,可能就無法達到一定「鑑別度」的要求,我們十分欣見本屆立委的表現已大致脫離了之前的「待觀察」程度,卻也感受到如何繼續研發更適合評比之「質化指標」的壓力,下一波的評鑑重點,應該更為注重法案和預算審查的實質效益。

接續監督地方議會
總之,過去的10年,公督盟在引領國會改革上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而下一個10年,則挑戰著民間監督機制的創新,務求與時俱進。同時我們也將監督國會的寶貴經驗,開始複製推展至各地方議會監督,首要之務也是推動議會透明!並將在10月舉辦國會監督國際研討會,向外取經也分享台灣公民覺醒經驗。未來更歡迎有識之士提供新的視野與工具,積極促成國會立法品質再提升,深化和鞏固台灣的優質民主。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創會理事長 顧忠華
文章贊助累積金額:NT$0

回應

我要贊助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新聞編號
1012
新聞標題
透明國會的監督機制
記 者

贊助者資料填寫

姓 名
手 機
E-mail
贊助金額
取消